個人概述
孫逢春,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車輛電動化專家,“全國先進工作者”、“北京創造”十大科技人物。致力于新能源汽車整車集成與驅動理論研究、關鍵技術開發和工程應用工作,提出并創建了中國電動車輛、充/換電站系統、車聯網等系統工程技術體系,創建了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2011計劃”北京電動車輛協同創新中心、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管理平臺。出版著作8部,學術論文20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何梁何利獎及省部級獎多項。現任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市政府顧問,科技冬奧新能源汽車領域技術專家組組長,歷任國家新能源汽車專家組專家、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等。
教育背景
1978.2-1982.1?湖南大學基礎課部?應用力學 學士
1982.2-1984.8?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車輛工程系 車輛工程 碩士
1984.9-1989.8?北京理工大學車輛工程系?車輛工程?博士
1987.8-1989.5?柏林工業大學交通工程學院?車輛工程?聯合培養
工作經歷
1989.9-1994.5?北京理工大學車輛工程學院振動研究室,主任(1991.3)、講師、副教授(1990.6)
1994.6-1997.4?北京理工大學車輛工程學院、國防科工委-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技術開發中心,中心主任、教授
1997.5-1999.3?北京理工大學車輛與交通工程學院、國防科工委-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技術開發中心,副院長、院長(1998.5)、教授
1999.3-2002.7?北京理工大學車輛與交通工程學院、電動車輛工程技術中心,院長、中心主任、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2002.8-2016.1?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2009.2)、北京電動車輛協同創新中心(2014.1),副校長、實驗室主任、中心主任、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2016.2-2020.1?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北京電動車輛協同創新中心,實驗室主任、中心主任、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2020.1-2021.12?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北京電動車輛協同創新中心,中心主任、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2021.12-至今?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電動車輛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電動車輛協同創新中心,中心主任(協同創新)、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學術成果
(一)代表性論文和著作
1.Design and experiment of electric bus.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02
2.履帶式車輛斜坡轉向時的動力學特性,中國機械工程,2007
3.基于轉矩控制策略的電傳動履帶車輛驅動特性研究,兵工學報,2007
4.履帶車輛感應電動機驅動系統匹配理論,機械工程學報,2008
5.Adaptive unscented Kalman filtering for state of charge estimation of a lithium-ion battery for electric vehicles.Energy.2011
6.Estimation of state-of-charge and state-of-power capability of lithium-ion battery considering varying health conditions.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14
7.A novel dual-scale cell state-of-charge estimation approach for series-connected battery pack used in electric vehicles.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15
8.An integrated control strategy for the composite braking system of an electric vehicle with independently driven axles.Vehicle System Dynamics.2016
9.A systematic state-of-charge estimation framework for multi-cell battery pack in electric vehicles using bias correction technique.Applied Energy.2016
10.電動商用車系統工程技術體系及關鍵技術研究,中國工程科學,2018
11.全氣候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及展望,中國工程科學,2019
12.鋰離子電池極速自加熱中的電-熱耦合特性及建模,機械工程學報,2021
13.《電動汽車?— 21世紀的重要交通工具》,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14.《裝甲車輛混合動力電傳動技術(第2版)》,國防工業出版社,2018
15.《電動汽車工程手冊》,機械工業出版社,2020
(二)代表性專利成果
1.一種電動汽車用電機驅動與傳動裝置,ZL200610083928.6,2007.11
2.一種電動車整車控制的三層網絡結構,ZL200410037839.9,2009.7
3.通用電池箱,ZL200710122367.0,2009.9
4.電池成組連接方法,ZL200710145806.X,2013.9
5.一種雙電機分別驅動兩側鏈輪的履帶車輛的行駛控制方法,ZL200510000927.6,2009.3
6.電動汽車遠程監控系統中實時監控方法和系統,ZL201210573104.2,2016.9
7.自動快速插接抽屜式電動車電池箱,ZL200710145801.7,2012.2
8.一種估計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的荷電狀態的方法,ZL201410784128.1,2017.11
9.一種基于車輪縱向力調節的車輛操縱穩定性控制方法,
ZL201510770262.0,2017.10
10.一種電動輪的力傳遞方法及使用該發放的車輛,ZL201710749620.9,
2020.11
(三)代表性項目
1.奧運中心區零排放電動公交重點工程(2000-2008):開展5輪電動客車及關鍵部件技術開發,開發電池自動快速更換充/換電站,組建我國第一支電動客車示范運行車隊,兌現國家承諾。
2.純電動商用車技術推廣及工程應用(2009-2015):與上海申沃、廣汽客車、宇通、一汽客車等企業實現產業化推廣;并將相關成果應用于上海世博園、廣州亞運會等重點工程。推動北京電動環衛車研制與規模應用。
3.履帶裝甲車輛混合動力電傳動系統關鍵技術及電傳動樣車研制(2001-2011):開展了電傳動系統6大關鍵技術攻關及混合動力電傳動履帶裝甲車輛研究,研制出演示驗證樣車并進行關鍵技術驗證和可靠性考核。
4.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示范工程(2009-2015):開展公交、環衛、出租、物流為主的電動公共領域車輛示范及以乘用車為主的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應用;主持北京市充電基礎設施規劃和地方標準體系制定的技術工作。
5.國家新能源汽車運行安全三級監控與管理工程(2010- ):以產品質量管理、運行安全為目標,主持建設北京電動車輛運行管理監控平臺;推動建立電動車輛企業、地方政府和國家三級監控與管理體系。
榮譽與獎勵
榮譽稱號
1991年,北京市優秀教師
1992年,全國優秀教師
1996年,北京市五四獎章
2000年,北京市先進工作者
200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
2005年,全國知識型職工先進個人
2008年,科技奧運先進個人
2011年,“北京創造”十大科技人物
獲獎情況
2004年,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一種電動車輛動力系統關鍵技術產品及其應用,排名第一
2008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純電動客車關鍵技術及在公交系統中的應用,排名第一
2009年,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履帶裝甲車輛電傳動系統關鍵技術,排名第一
2007年,獲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北京奧運電動客車開發及關鍵技術推廣應用,排名第一
2010年,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電動車輛充電站關鍵技術及工程化應用,排名第一
2013年,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系列化純電動專用車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排名第一
學術兼職
2001年-至今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2009.5)、會士(2016.10)、常務理事
2010年-至今 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副理事長(2015.3)、常務理事
2020年-至今 中國兵工學會,常務理事
2015年-至今 Applied Energy編委會(SCI學術期刊,IF=5.746),編委
2020年-至今 Green Energy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主編